健康教育

事关自然疫源性疾病,这些防控要点请务必收藏好!

 作者:    来源:疾病预防控制科    时间:2024-08-20    浏览: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病原体不依赖人类而独立存在,可以通过吸血节肢动物等媒介感染野生兽类、啮齿类和鸟类等宿主动物,在自然界长期循环而最终形成自然疫源地,人类介入该疫源地生物圈时可感染发病,严重的可能引发流行的一类重要传染病。

青岛市常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有布鲁氏菌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肾综合征出血热等,对人类危害较大,甚至威胁生命健康。因此,以下这些防控要点请务必收藏好!

一、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为布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乏力、骨关节和肌肉酸痛、神经痛等症状。

传染源:羊、牛、猪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马、骆驼和其他家畜居次要地位。在我市,羊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牛。

传播途径:布鲁氏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传播。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含有布鲁氏菌的各种污染物及食物均可成为传播媒介,主要有病畜流产物、病畜的乳、肉、内脏,以及被布鲁氏菌污染的皮毛、水、土壤、尘埃等。

风险人群:布病发病有明显的职业性,凡与病畜、染菌畜产品接触多者发病率高,养殖户、牧民、兽医、皮毛和乳、肉加工人员感染率比较高。

防控措施:1.职业人群在从事相关活动时应穿戴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口罩、帽子、穿胶靴等,对污染区域和用具及时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工作过程中不吸烟、不喝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消毒。2.普通人群不要购买或食用病死的牛羊肉,在进行牛羊肉等肉类加工时,应注意生熟分开,烹饪时煮熟煮透以后再食用,不喝生羊、牛奶。

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我国于2009年首先发现的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引起的新发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重症患者病死率高。

传染源:携带病毒的蜱为重要传染源。此外,羊、牛、犬、鸡等家畜家禽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也可作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目前认为,蜱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最可能的传播媒介。蜱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此外,直接接触或者通过粘膜接触患者的血液或血性分泌物是引起人传人聚集性疫情的主要途径。

风险人群:在本病流行地区,在丘陵、山地及林地等区域生活的居民、从事户外生产活动的人群及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患者的医护、陪伴和探视人员,以及死亡患者殓殡人员如未进行规范防护,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

防控措施: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可供使用,预防的关键是切断传播途径。

1.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

2.进行园艺、采茶、放牧等农业林业牧业活动前,可使用含有 0.5%氯菊酯的产品处理衣物和装备。裸露皮肤可喷涂含避蚊胺成分的驱避剂(遵循产品说明使用)。

3.蜱可附着在衣服和动物体表进入室内,要仔细检查外套、背包和动物体表,发现蜱应及时清除。

4.被蜱虫叮咬后尽早取出以减小感染概率,切不可徒手拍打蜱虫,应用镊子取出。叮咬后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三、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等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传染源:出血热的传染源主要是啮齿类动物,在我市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主要的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也可经呼吸道、消化道、接触、母婴垂直、虫媒等途径传播。

风险人群:肾综合征出血热常高发于郊区、山林和丘陵地区,人群普遍易感,在从事农业种植、粮食加工的农民,野外工作的工人等群体中发病率较高。

防控措施

1.疫苗接种是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最有效措施,高发地区的16-60岁人群,应积极到本地区疫苗接种点进行全程接种。

2.防鼠灭鼠,做好居家及周围环境卫生,如硬化地面,安装防鼠门、挡鼠板等,防止老鼠入室。

3.个人应避免直接接触老鼠、食用被老鼠接触过的食物、使用被老鼠粪尿污染的用具。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喝开水,吃熟食,勤洗浴更衣、勤晒被褥,饭前便后洗手。

四、炭疽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主要由动物传染给人。

传染源:人主要通过接触患病的动物或污染的动物制品、环境而感染。食草动物,如牛、羊、马等在进食过程中摄入炭疽芽胞感染。病人作为传染源少见。

传播途径:炭疽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传播,包括:1.直接接触传播,接触感染炭疽杆菌的畜类及其相关产品可引起皮肤炭疽;2.呼吸道传播,含炭疽芽胞杆菌的粉尘或气溶胶通过呼吸道吸入可引起肺炭疽;3.消化道传播,进食被炭疽杆菌污染的肉类及乳制品可引起胃肠道炭疽。人群普遍易感。

风险人群:从事牛、羊、马等畜牧养殖、屠宰、贩卖、皮毛加工等职业人群风险较高。

防控措施:炭疽防控首要是不接触传染源,另外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做好病、死畜管理,做到“三不、一坚持”,即对病死动物不屠宰、不剥食、不销售,坚持炭疽动物尸体火化。2.高风险职业人群,比如从事牛、羊、马等畜牧养殖、屠宰、贩卖、皮毛加工等,工作时要做好个人防护。3.牛、羊肉及其制品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购买,煮熟煮透。

 


来源:青岛疾病控制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在使用信息时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下一篇:暑期水上项目玩乐 预防“红眼病”要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