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家长必知的“护肠指南”
腹泻病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疾病,尤其在5岁以下儿童中发病率较高。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52.5万名5岁以下儿童因腹泻病死亡。虽然大多数小儿腹泻可以自愈,但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脱水、营养不良,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家长掌握正确的预防和护理知识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小儿腹泻?
腹泻的核心特征是大便性状改变(如稀水样、蛋花汤样)或次数显著增加(超过日常2次以上)。常有以下典型症状:
1、消化道:呕吐、腹痛、腹胀。
2、全身性:发热、精神萎靡、抽搐。
3、并发症:脱水(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电解质紊乱(低钾导致肌无力)、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深长)。
二、常见病因有哪些?
1、感染性腹泻
(1)病毒:轮状病毒(秋冬高发)、诺如病毒(全年流行)占70%以上,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2)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占15%,常见于变质食物,特征为黏液脓血便、高热。
(3)真菌与寄生虫:多见于免疫力低下儿童,如白色念珠菌、隐孢子虫。
2、非感染性腹泻
(1)喂养不当:过早添加淀粉类辅食、突然断奶、食物过敏。
(2)环境因素:腹部受凉引发肠痉挛,夏季贪凉饮冷刺激肠胃。
(3)药物副作用:抗生素滥用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三、家庭急救的“黄金法则”
1、预防脱水
首选口服补液盐(ORS)。严重脱水(6小时无尿、哭无泪)时,需立即就医进行静脉补液。
2、科学喂养
(1)母乳喂养:继续哺乳,暂停辅食。
(2)人工喂养:改用低乳糖配方奶,添加米汤、胡萝卜泥等易消化食物。
(3)学龄前儿童:遵循“BRAT饮食”(香蕉、米饭、苹果泥、烤面包),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3、合理用药
(1)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需医生评估后使用。
(2)止泻药(如蒙脱石散):可短期使用,但不可依赖。
(3)益生菌:部分菌株(如布拉氏酵母菌)可能缩短病程。
三、家庭急救的“黄金法则”
1、预防脱水
首选口服补液盐(ORS)。严重脱水(6小时无尿、哭无泪)时,需立即就医进行静脉补液。
2、科学喂养
(1)母乳喂养:继续哺乳,暂停辅食。
(2)人工喂养:改用低乳糖配方奶,添加米汤、胡萝卜泥等易消化食物。
(3)学龄前儿童:遵循“BRAT饮食”(香蕉、米饭、苹果泥、烤面包),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3、合理用药
(1)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需医生评估后使用。
(2)止泻药(如蒙脱石散):可短期使用,但不可依赖。
(3)益生菌:部分菌株(如布拉氏酵母菌)可能缩短病程。
六、结语
小儿腹泻虽然常见,但通过正确的护理(补液+饮食调整)和预防措施,多数可顺利恢复。家长需警惕脱水表现,避免盲目用药,必要时及时就医!
下一篇:夏天血压降低,能自主停药吗?这些知识必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