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孩子睡前喊“饿”,要不要吃夜宵?

 作者:    来源:疾控科    时间:2024-03-11    浏览:

忙碌了一天

终于到该上床睡觉的时候了

给孩子刷牙、洗脸、洗脚

然后换上可爱的小睡衣

开始讲睡前小故事

一切都进展得很顺利

正当妈妈合上书

觉得自己熬出了头

要跟宝贝道一声“晚安”的时候

小家伙儿却对妈妈说:

“我好饿,我想吃东西!”

怎么办?

图片5.png

很多孩子都会在晚上出现“饿”的状况。每当这时,妈妈们的思想斗争就会进行得很激烈:“究竟该不该让孩子吃夜宵呢?听说饿着睡对孩子生长发育不好,过于饥饿怕是难以入睡,但睡前吃东西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孩子睡不安宁……孩子晚饭吃得还可以,到底是嘴馋,还是真的饿了呢?”

判断孩子是“真的饿了”

还是“只是想吃”

如果孩子晚餐吃得合理且均衡,他们可能只是想吃东西而不是真的饿了
如果孩子饭后活动量大,学习时间长,可能确实是饿了。
这时,可以提供一些健康的小零食,如一小份水果或一些蔬菜条。这样既能缓解孩子的饥饿感,又不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但是,家长应避免给孩子吃油腻、重口味或高热量的食物,这样不利于消化,会影响睡眠。

图片6.png

孩子睡前为什么容易饿

儿童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如果吃晚餐的时间较早或者晚餐吃得少,他们对能量的需求就没有得到满足,导致血糖水平下降,睡前就会有饥饿感。
还有一部分儿童白天的活动量大,消耗的能量多,到了晚上,出现能量不足,也会产生饥饿感。当然,也有的孩子是心理因素作祟,他们习惯在睡前喝牛奶或者吃零食,有睡前出现饥饿反馈的条件反射。

儿童吃夜宵的危害

增加肥胖发生风险
人类的生物钟节律,使得我们白天对食物的需求量大,新陈代谢速度也较快,到了晚上,代谢水平就会降低。晚上进食,特别是进食高能量食物,由于身体的代谢速度变慢,导致一部分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身体里,增加儿童肥胖症的发生风险。
中医认为小儿“脾常不足”,即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又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饮食稍有不慎,就会引起脾胃功能紊乱等问题。正常状态下,脾胃在晚上需要休息,如果夜间进食,会强迫已进入休息状态的脾胃重返岗位,加重脾胃的负担。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积食、便秘等不适。

影响睡眠质量
“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纳运失常影响心神安宁,让人出现夜卧不安。睡前吃东西,尤其是进食量大或进食难以消化的食物,脾胃继续工作就会扰乱心神,导致孩子难以入睡或夜卧不安。晚上进食还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起胃痛或胃部灼热不适。此外,脾胃持续工作会使大脑处于较为兴奋的状态,干扰深度睡眠,影响大脑休息和精力恢复。
因此,睡前进食的习惯可能对儿童的整体健康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

对付“睡前饥饿”的妙招

定时用餐与定时睡眠
保持固定的用餐时间,能够确保孩子在适当的时间感到饥饿和饱腹,让脾胃养成在特定时间准备进食和休息的习惯。规律用餐,有助于避免孩子因饥饿而摄入过量食物或不健康的零食。

晚餐营养要均衡
夜间容易饿的孩子,可以适当多吃点富含蛋白质和纤维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和植物性蛋白质等,以及全谷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帮助孩子维持长时间的饱腹感。

家庭共餐,亲子交流
大家围在一起吃饭,好处多多,不仅可以增进亲子感情,父母还可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孩子明白吃饭要适量,多摄入新鲜食物,减少对快餐和零食的偏爱。同时,晚餐时的交流时光也能增加孩子心理上的满足感,减少他们对食物的向往。

晚餐后要适度活动
适度活动,家长可以与孩子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同时帮助孩子更好地消化食物,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散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家长还可以借此机会跟孩子聊天,了解他们在学校的情况,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鼓励。但剧烈的运动可能会让孩子过于兴奋,影响入睡,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能量,会让孩子在睡前出现饥饿感。

睡前放松
为确保孩子获得充足的睡眠,家长可以带孩子建立属于家庭的“睡前小流程”。如洗漱、阅读或聆听故事等,让孩子放松心情。在孩子就寝前,创造一个舒适、宁静的环境,帮助他们更快地进入梦乡。

睡前不看电子屏幕
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孩子的睡眠周期、睡眠质量和生长发育。睡前不看电子屏幕,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成长,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精力集中度。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在使用信息时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下一篇:世界肾脏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肾内科专家:留心,身体的这些“小变化”可能是肾脏在“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