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项目|真菌荧光染色镜检,让真菌无处遁形!
真菌是自然界中一类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真核生物。以寄生或腐生菌的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已经有近10万种被命名,其中400多种可以对人类致病。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到来,恶性肿瘤的高发、艾滋病的流行、化疗药物、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在临床的广泛使用,以及人工导管等侵入性操作技术、器官移植等有创诊疗技术的应用,使得真菌病的发生在临床上越来越多。并且真菌病常常涉及多个科室,临床表现复杂,真菌病感染顽固难愈,易导致误诊误治,因此临床工作中加强真菌病的检测愈显重要。
一、 真菌感染分类
根据真菌感染的部位,通常分为四类,分别为浅表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皮下组织真菌病和侵袭性真菌病。
二、 检测方法
目前实验室常用的真菌检测方法是直接镜检法(主要为革兰染色涂片镜检及KOH湿片法)、真菌培养法和真菌DNA检测法等。
KOH湿片法操作虽简便、快速、成本低,但阳性率低、准确率低、背景杂质干扰多;革兰氏染色镜检对真菌的分辨能力欠佳,镜下背景比较混乱,真菌孢子和菌丝不易与其他物质区分,且菌丝本身不易着色或着色不匀;分离培养法虽特异性高,能分辨菌属,但培养周期长,取材要求高。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荧光染色法逐渐兴起,其原理是荧光染色液中的荧光增白剂特异?性结合真菌细胞壁的成分(如几丁质、β-葡聚糖等),在荧光显微镜下荧光标记的真菌能清楚地观察到真菌形态特征,真菌孢子及菌丝立体感明显,与背景反差大,真菌菌丝结构清晰可辨(如下图),显著提高真菌镜检的敏感度。
结果分析:荧光染色法真菌清晰可见,菌丝大小形态清楚,易辨认;而革兰氏染色法尽管也能观察到真菌菌丝,但背景较浅,真菌形态不明显,辨识度不高,容易判断不准。
三、 真菌荧光检测的意义
临床意义:荧光染色液能够与各类真菌细胞壁中的组成成分结合,产生荧光标记,从而定性检测真菌。
适用范围:适用于皮屑、甲屑、毛发、黏膜、耵聍、痰液、肺泡灌洗液、尿液、胸腔积液、阴道分泌物及新鲜或冻存的组织切片等各种标本。本方法尤其对含菌量较少、病原菌仅为孢子的标本,如马拉色菌毛囊炎等,较传统镜检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四、真菌荧光检测开展情况
一旦怀疑真菌感染,应尽早采集有价值的标本,及时进行标本直接镜检查找真菌。为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真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我们检验科微生物室开展了“真菌免疫荧光检测”。
1. 医嘱名称:真菌荧光染色镜检
2. 标本采集:痰液、肺泡灌洗液、无菌体液(包括脑脊液、胸腹水、关节液等)、组织、尿液、脓液以及毛发、皮屑、指甲等标本。
3. 适用对象:可用于各种真菌检测,如体癣、股癣、手足癣、甲癣、头癣、花斑癣、霉菌性阴道炎、霉菌性肺炎、霉菌性肠炎、鹅口疮等,还可检测部分寄生虫感染性疾病。
下一篇:教育科组织医学生节前安全教育和学生公寓联合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