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致命海洋刺客”:创伤弧菌的隐匿威胁与科学防控

 作者:安莉莉    来源:检验科    时间:2025-07-25    浏览:

夏日炎炎,可以去海边浪了个浪啦。然而随着气温的上升,海洋里一种细菌的繁殖也在悄悄的旺盛起来,变得特别活跃,开始对人们的健康产生致命的威胁。那就是有着“食肉菌”和“海洋中的隐匿杀手”之称的创伤弧菌,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个可怕的致命菌吧。

什么是“创伤弧菌”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属弧菌属,为一种革兰阴性细菌,需氧和厌氧均能生长。镜下呈逗点状、直棒状或球粒状,具有单极鞭毛,运动活泼。与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合称为人类三大致病性弧菌。

创伤弧菌嗜盐,广泛存在于温暖的沿海水域、河海交界处、海湾及海底沉积物以及生活在这些水域的水产品中。菌体常寄生在海洋贝壳类的海洋生物中 (如牡蛎,蚌等)。创伤弧菌全年均可致病,但大部分感染发病时间均集中在气温较高的季节。

感染创伤弧菌的途径

创伤弧菌感染人类的途径主要有两种:

1通过生食或者食用未煮熟的带有创伤弧菌的海产品(特别是甲壳类和贝类海产品),经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其危害不在于引起的胃肠炎,而在于引起的蜂窝组织炎和脓毒症,死亡率高达50%以上。

2肢体破损创口接触了含有创伤弧菌的水源或者在处理带菌水产品的时候被刺伤而感染。

此外,近年也有报道因食用淡水虾、昆虫叮咬或无任何伤口及海水接触的创伤弧菌感染致坏死性筋膜炎的病例报道。

高危人群:这些人需格外警惕!

1慢性肝病患者(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和肝硬化)

2长期嗜酒

3遗传性血色(铁)沉着病患者

4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包括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地中海型贫血、淋巴瘤等。

5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有研究表明,在上述高危人群中,创伤弧菌引发血液感染的机率是健康人的80倍,而引发的创伤弧菌败血症可高达50%。

感染创伤弧菌的症状

创伤弧菌感染临床亚型有原发性脓毒症、创伤感染、胃肠炎型和其他类型。

1原发性脓毒症:常见于生食牡蛎等贝壳类海鲜后,病原体通过胃肠道入血,继发脓毒症。主要表现包括急起发热、寒战、休克和典型血性大疱样皮损。明显的皮损往往从下肢远端开始,包括斑丘疹、荨麻疹、多行性红斑和蜂窝织炎,伴张力性水疱并迅速转为典型的紫色血性大疱,快速进展,数小时内可累及整个下肢,甚至躯干。迅速恶化的全身状态和局部典型的血性大疱样皮损是诊断原发性脓毒症的重要线索。原发性脓毒症患者多于 48 h 内进展为感染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超过 50% 以上。

2创伤感染:一般由身体原有创口接触带菌海水或被海生动物刺伤而感染。可出现典型的创伤弧菌坏死性软组织感染,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数小时内即可发展为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危急生命,需要截肢。

3胃肠炎型:一般是服用感染细菌的海鲜食物引起,以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症状较轻。

4其他类型:报道少见,包括创伤弧菌性肺炎、眼内炎、脑膜炎、扁桃体炎、腹膜炎、脑膜炎、子宫内膜炎、关节炎、骨髓炎、化脓性脊柱炎、心瓣膜炎等。

感染创伤弧菌后如何应对

立即彻底冲洗消毒:若被海鲜刺伤或在海水中受伤,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和肥皂冲洗伤口,随后用酒精、碘伏等消毒剂充分消毒。

出现症状立即就医:若在接触海水或者海产品后出现发热、畏寒、腹痛、腹泻、呕吐、低血压等症状,或者出现局部皮肤肿胀、疼痛明显,伤口周围皮肤呈黑紫色,有水疱等症状,切勿拖延,立即就医。

主动告知接触史就医时务必详细告知医生近期有海水或海鲜接触史,这对快速诊断至关重要。

如何避免感染创伤弧菌

1处理生鲜海产品时戴手套:处理鱼虾蟹贝时,务必佩戴防刺穿厚橡胶手套,以防刺伤。若不慎被刺伤,应立即挤出伤口处血液,并用清水持续冲洗,再用75%医用酒精、碘伏等消毒伤口。

2海鲜务必煮熟煮透:尽量避免生食海鲜。烹饪时确保煮沸后持续加热5-10分钟,彻底杀灭细菌。生熟食材的刀、砧板要严格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3高危人群慎接触海水:免疫力低下者或皮肤有伤口(包括新纹身、新穿孔)时,应避免赶海、下海游泳或戏水,尤其警惕浑浊的贝类养殖区水域。

重要提醒:创伤弧菌感染进展迅猛,数小时内可危及生命!早识别、早就医、早治疗是保肢救命的关键。在享受海洋馈赠时,以科学筑起防线——因为每一双厚实的手套、每一口熟透的海鲜,都是对生命的郑重承诺。



下一篇:世界干燥日:了解干燥综合征,警惕身体的“干旱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