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守护肝脏健康,共筑无“炎”未来
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主题为“社会共治,消除肝炎”。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承担着代谢、解毒、合成等500余项功能,但肝炎这一“沉默杀手”正悄然威胁着全球数亿人的健康。因此,提高公众对肝炎的认识,掌握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肝炎?
肝炎是指肝脏的炎症反应,通常由病毒感染、酒精、药物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根据病毒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其中,乙肝和丙肝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二、五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
1、甲型肝炎(HAV)
(1)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
(2)症状:急性肝炎,表现为发热、乏力、恶心、黄疸等,通常可自愈。
(3)预防:接种疫苗、注意饮食卫生。
2、乙型肝炎(HBV)
(1)传播途径:通过血液、母婴或性接触传播。
(2)危害:可能发展为慢性肝炎,增加肝硬化和肝癌风险。
(3)预防:接种乙肝疫苗、避免高危行为。
3、丙型肝炎(HCV)
(1)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2)危害:易慢性化,但新型抗病毒药物可治愈95%以上的患者。
(3)预防:暂无疫苗,需避免高危行为,早期筛查。
4、丁型肝炎(HDV)
(1)特点:仅感染乙肝病毒携带者,会加重病情。
(2)预防:通过控制乙肝感染间接预防。
5、戊型肝炎(HEV)
(1)传播途径:通过粪-口传播,常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2)高危人群:孕妇感染后病情可能较重。
(3)预防:注意饮食卫生。
三、肝炎的常见症状
肝炎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以下是一些典型表现:
1、急性肝炎:疲劳、食欲不振、恶心、腹痛、黄疸、尿色加深。
2、慢性肝炎:长期乏力、腹胀、肝区不适,严重时可能出现肝硬化。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慢性乙肝或丙肝患者无症状,直到肝脏严重受损才被发现,因此定期体检至关重要!
四、如何预防肝炎?
1、接种疫苗
甲肝和乙肝疫苗是预防的有效手段(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
2、注重卫生
饭前便后洗手,避免生食不洁海鲜或水源。
3、安全医疗与行为
避免共用针具、剃须刀等;确保医疗操作使用消毒器械;安全性行为。
4、定期筛查
高危人群(如乙肝家族史、输血史等)应定期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
5、健康生活方式
限制酒精摄入,避免滥用药物,控制体重。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肝炎的防治关乎每个人的健康。让我们以科学为武器,认真守护这颗“沉默的器官”,让生命远离“炎”患,共同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标努力!
下一篇:疱疹性咽峡炎VS手足口病:如何区分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