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狂犬病:萌宠背后的“致命杀手”!

 作者:刘爱萍    来源:检验科    时间:2025-08-29    浏览:

2025年9月28日,我们将迎来第19个“世界狂犬病日”,主题为“消除狂犬病,共同努力”。狂犬病,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因其近乎100%的病死率,被称为“人类已知最致命的传染病”,全球每年约5.9万人因此丧生。尽管无法治愈,但通过科学预防,狂犬病完全可以被阻断!

一、传播途径:不只是被狗咬伤

狂犬病病毒通过感染动物的唾液传播,主要途径包括:

1、咬伤抓伤:病毒随唾液进入伤口,沿神经末梢向中枢神经“逆行”。

2、黏膜接触:病毒通过眼结膜、口腔黏膜等侵入,如被感染动物(犬、猫、蝙蝠)舔舐黏膜部位。

3、其他途径:器官移植或实验室气溶胶暴露。

病毒不通过完整皮肤传播,但若皮肤有微小破损,仍需警惕。

二、临床表现:一旦发病,回天乏术

1、前驱期(2-10天)

(1)类似感冒:发热、乏力、头痛、伤口异常感觉(刺痛、瘙痒、蚁走感)。

(2)危险信号:被咬部位出现麻木、疼痛或异常敏感。

2、兴奋期(1-3天)

(1)恐水症:患者因咽喉肌痉挛,无法饮水甚至听到水声,严重者看到唾液也会发作。

(2)恐风症:微风拂面可能引发呼吸困难。

精神异常:烦躁、幻觉、攻击行为,但意识大多清醒。

典型表现:全身肌肉痉挛,呈“角弓反张”状,因疼痛而大汗淋漓。

3、麻痹期(6-18小时)

(1)肌肉松弛:从四肢逐渐蔓延至全身,最终呼吸衰竭。

(2)死亡原因:咽肌痉挛窒息或呼吸循环衰竭。

三、科学预防:三步保护法

1、管理传染源

(1)为宠物接种兽用狂犬疫苗,避免接触野生动物。

(2)流浪动物咬伤后,立即联系疾控部门处理。

2、及时处理伤口

(1)冲洗: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

(2)消毒: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内部。

(3)就医: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严重咬伤需注射免疫球蛋白。

3、疫苗接种程序

(1)暴露后预防:5针法(第0、3、7、14、28天各1剂)或2-1-1法(第0天2剂,第7、21天各1剂)。

(2)暴露前预防:高风险人群(兽医、动物饲养员)可提前接种3针基础免疫。

四、常见误区要避开!

1、“只有疯狗才传播病毒”

看似健康的动物也可能携带病毒,尤其是猫、蝙蝠等。

2、“超过24小时接种无效”

只要未发病,接种疫苗均有效,但越早越好。

3、“孕妇不能接种疫苗”

狂犬疫苗无禁忌症,孕妇、儿童、老人均可接种。

4、“被啮齿类动物咬伤无需处理”

鼠类传播狂犬病极罕见,但需警惕其他疾病(如鼠疫、出血热)。

五、结语

狂犬病是典型的“可防不可治”疾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几乎100%致命,通常在发病后7-10天内死亡。务必牢记阻断病毒的黄金法则:立即冲洗伤口+接种疫苗+必要时注射免疫球蛋白。保护自己,从文明养宠、科学防病开始!



下一篇:小儿腹泻:家长必知的“护肠指南”